编者按:资本市场正经历着不平凡的变革。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,近年来,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,有力畅通了科技、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(相关资料图)
从创业板开市到设立科创板,从试点注册制再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,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舞台。
随着招股书的披露,企业的财务状况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。搜狐财经力求用专业的财经报道分析企业,帮投资者选优筛劣。
在这其中,谁将是资本市场的赢家?谁能圆梦IPO?搜狐财经《拆解IPO》栏目,聚焦计划在A股、港股、美股的上市的重点企业,从盈利能力、竞争态势、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,剖析企业价值。
本文为第157期。
出品 | 搜狐财经
作者 | 岳家琛
如果你身处大湾区,那么想必对如祺出行并不陌生。
8月18日,网约车企业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赴港IPO。
招股书显示,如祺出行业务涵盖出行服务(包括网约车及Robotaxi)、技术服务(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決方案、高精地图)和生态服务三大板块。
如祺出行的网约车业务于2019年在广州上线。截至今年6月末,如祺出行主要在九个城市运营,截至2022年末,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的用户渗透率超30%,市占率排名第二。
那么,如祺出行业绩如何?随着招股书披露,其业绩数据首次向公众公开。
招股书数据显示,如祺出行深陷亏损泥潭,且始终未能盈利。据计算,过去三年半,如祺出行合计亏损达到19.56亿元。
未来,如祺出行能否摆脱持续“烧钱”的困境?其赴港上市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?
司机服务费占总收入比重达86%
招股书显示,如祺出行是由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发起成立的出行科技与服务公司。
如祺出行的落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,大部分位于大湾区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,如祺出行在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珠海、东莞、长沙、厦门等 9 个城市运营。
在大湾区的诸多城市中,广州又是如祺出行核心中的核心。如祺出行网约车服务的订单量由 2020年的1670万单增加至2022年的6600万单,年复合增长率为98.9%。2022年,在广州,如祺出行的网约车服务订单量达3420万,占总订单量的51.8%。
随着订单量的增长,如祺出行网约车服务的交易额由2020年的4.89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7.57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89.6%。
从营收构成来看,网约车业务也是如祺出行的主要营收主要来源。招股书显示,今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.91亿元。2020年-2023年上半年,出行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98.9%、99.9%、91.3% 和 86.7%。
其余的一部分收入主要来自2022年4月推出的生态服务,该业务主要为旗下子公司所从事的车辆销售以及维修保养服务,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达1.2亿元,收入占比超过10%。
不过即便如此,对比滴滴等同行,如祺出行无论是地理覆盖范围还是用户规模,均不在一个等级之上。
2023年上半年,如祺出行的月均活跃乘客仅116万名。而2023年3月,滴滴出行活跃用户数超过4000万名,花小猪出行则超过500万名。
此外,持续增长的订单并未给如祺出行带来利润。与之相反,如祺出行深陷亏损泥潭。
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,如祺出行经营亏损分别为2.97亿元、6.83亿元、5.61亿元、3.1亿元,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.99亿元、6.85亿元、6.27亿元和3.45亿元,累计亏损达到19.56亿元。
招股书数据显示,如祺出行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司机服务费高企和研发投入较大。
今年上半年,司机服务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达86.1%。2021年,这一数据甚至达到116.2%。
这意味着,如祺出行虽然仍需要“烧钱”补贴司机,但其“烧钱”的幅度开始减小。
过去三年及今年上半年,如祺出行研发开支分别为4328万元、1.17亿元、1.05亿元和5766.6万元,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.7%、11.5%、7.7%、7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,如祺出行开始进行Robotaxi的开发及商业化。
如祺出行是国内最早布局Robotaxi的出行平台之一,近两年正加速Robotaxi及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。
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,Robotaxi目前处于早期阶段,正在特定地区进行实际试验和商业试点项目。
在招股书中,如祺出行表示,Robotaxi预期于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。预计在2030年前,Robotaxi将进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,并在全球主要地区广泛采用。
出行服务被看作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场景。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,2023至2030年,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预期将由169.7亿元增至661.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21.4%,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达1028.2亿元。
不过,受法规等因素限制,当前大多数实现运营、或尚处于测试阶段的Robotaxi,只能在特定路段内运行,同时车内需配备一名安全员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接手车辆控制。
累计融资近20亿
持续亏损“烧钱”,这意味着如祺出行需要依靠融资来进行“补血”。
如祺出行于2022年4月及2023年8月分别公布完成A轮及B轮融资,这意味着如祺出行从首次公布融资到冲刺IPO,仅用了不到500天时间。
2019年3月14日,如祺出行成立之初,广汽投资3.5亿元,持有35%股权,腾讯投资2.5亿元,持有25%股权,广州公交集团投资1亿元,持有10%股权。
此外,红峰投资、达溢投资、Higher Capital、Jovial Lane各自投资5000万元,分别持有5%股权。
2022年1月21日,如祺出行进行了A轮融资,其中A-1轮投资者包括广汽、腾讯、SMBC Trust Bank、DMR VENTURE FUND参与股份认购协议,合计投资1.08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7.6亿元,认购3383.9万股A轮优先股。
随后在2022年4月29日,广州国资委控制下的广州科创合行、广州科创产业、广州广商鑫富、广州工控,以2638.1万美元价格,约合人民币1.85亿元,认购826万股A轮优先股。
2023年4月23日,小马智行以1500万美元进一步认购469.6万股A轮优先股,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。
如祺出行的B轮融资于2022年9月30日开始,广州汇垠新能源等以3.14亿元购买B轮优先股,广东瑞浩一号等以1.26亿元认购B轮优先股。
随后,广东恒新智行、广汽工业分别投资1580万元人民币和2.95亿元人民币,认购B轮优先股。
直到发布招股书半个月前,如祺出行还完成了融资。2023年8月8日,合肥国轩以1.58亿元认购若干B轮优先股的认股权证。
据此计算,IPO前,如祺出行A轮和B轮累计融资多达19.54亿元,如果加上成立之初,如祺出行则一共吸金28.54亿元。
IPO前,广汽系和腾讯分别位列如祺出行的第一、二大股东。广汽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隆持有如祺出行19.89%的股份,广汽集团控股股东广汽工业持有如祺出行15.31%的股份。
腾讯持股比例18.41%,为第二大股东。